分类
开元棋牌网站

杨幂老东家ST中安:死攥“武侠剧”不放,影视帝国正崩塌 | 钛媒体深度柳岩“整容式”近照:身形40斤,高帅富无所不能,我却笑不出来

影视摄制

全盛时期,ST中安(000892.SZ)母公司有杨幂、杨紫、杨洋、李易峰、吴刚和刘恺威等众位歌星“青年才俊”,相继公司出品了《青云志》、《宫锁心玉》、《古剑奇谭》和《大唐荣耀》等著名剧,一度“霸屏”武侠剧市场,是名副其实的影视帝国。

而今,ST中安的帝国版图正在瓦解。子公司母公司“顶流”歌星纷纷离去,艺人经纪业务销售收入规模锐减;子公司已连续五年净亏损超16亿、母公司影视作品遭巨鼻退片、财报被开具异议、上市五年已连续六年财务造假、遭立案调查等难题不断,上周则再次遭监管方相继来函。

子公司命运的跌宕起伏,与金融行业变局、管理层重大决策等语带关联。金融行业来看,2012年以来,“限古”态势逐步显现。ST中安却固守“武侠剧舒适圈”,引致《四海洛阳》《帝皇之崇祯》《白水朝霞》等多部古代表现手法剧量减少米洛韦区、甚至遭遇“退片门”等,大笔减值减值、应收货款供不应求减值等接踵而至,子公司业绩一亏再亏。就《四海洛阳》何时播映等有关难题,钛新闻媒体APP向ST中安发送采访函,截至发稿,暂不获得澄清。

青年导演制片人、互联网作家高喜顺对钛新闻媒体APP则表示,现阶段对武侠剧的管制态势仍然存在,包括对玄幻武侠剧表现手法的管制等。金融行业态势来看,现阶段更多偏向于现实表现手法的影视作品,譬如华策影视(300133.SZ)等影视制作子公司现阶段有朝“互联网短剧”等转型发展的态势。

“神剧”量减少六年仍米洛韦区映,大笔本息款尽数减值

2019年净亏损5.51亿、2020年净亏损7.85亿、2021年净亏损3.34亿,ST中安已经已连续五年股价下跌。仔细复盘,子公司每年的净亏损都与减值减值预备、减值应收货款供不应求预备等语带关联,而背后的深层逻辑则与子公司固守“武侠剧”市场紧密有关。

上周,在深交所对ST中安的财务报表来函函中,再次涉及《四海洛阳》本息款减值等难题。据悉,2020年子公司财务报告被开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形成异议的基础即是《四海洛阳》因暂时米洛韦区映,引致难以判断5.06亿的本息帐款可收回性的影响,难以确定是否有必要对本剧有关本息货款的减值预备作出调整。不过在2021年财务报表中,会计事务所则表示却前述“异议涉及的有关事项影响已消除”,于是遭深交所来函。

据悉,《四海洛阳》由小说改编,讲述了隋末唐初,在群雄争斗、门阀混战中崛起的李唐王朝一步步走向贞观盛世的故事。本剧由连奕名执导,董哲制片人,张涵予、秦俊杰、李雪健等执导,是ST中安斥重金打造出的一部武侠剧,截至2020年末,本剧投入金额高达3.6亿。

《四海洛阳》投入金额,来源于子方大化工 

早在2017年时,《四海洛阳》便开拍取得发售许可,2017年《四海洛阳》的销售收入高达5.67亿,占据当期主销售收入的36.18%,对应销售收入即是本剧作对东洋嗨乐影视、百度、爱网易和土豆网等互联网平台的销售收入。谁曾料,原本定档央视八套的《四海洛阳》,却被临时喊停巨鼻。此后几年,即是大笔本息货款的尽数减值。

本计划于2018年播映的《四海洛阳》至今米洛韦区,背后的其原因,外界揣测纷纷。“一般影视子公司剧作量减少多年米洛韦区映,有多种其原因,可能审核未过,也可能是没有找到好的互联网平台或是与互联网平台之间的价钱没有谈拢,现阶段剧的发售策略大都是‘台网联动’播映,先选湖南卫视,再搭配百度、土豆网和爱网易等互联网视频互联网平台,也可能是独家互联网播映,但是往往湖南卫视没有谈好,互联网互联网平台也难谈。此外,演员阵容、内容难题等也可能是暂时米洛韦区映的其原因。”高喜顺对钛新闻媒体APP则表示。

对于暂时米洛韦区的其原因,子公司方面仅则表示“上线时间安排的因素”。时任子公司总裁的赵枳程曾在2018年度股东大会上澄清了巨鼻的其原因“跳档不是因为内容,而是因为技术性安排”。

剧作量减少、退片等“戏目”相继上演,重大领导层难逃责任

前述《四海洛阳》延后六年仍米洛韦区,市场方面也猜测与“限古令”等有关。钛新闻媒体从前述金融行业人士处获悉,从2012年开始,对武侠剧管制态势逐渐显现,直至2019年最强“限古令”出炉,诸多武侠剧不得不延后播映,甚至出现不能过审等难题。该人士同时则表示,前述管制主要是对表现手法的管制,包括宫斗剧等表现手法,此外譬如唐朝类的重复性较高的表现手法也遭一定程度的管制。

在前述背景下,ST中安管理层仍耗重金打造出武侠剧,《四海洛阳》暂时米洛韦区带来的损失,反观与子公司重大领导层战略无关。对于《四海洛阳》何时播映等难题,钛新闻媒体APP联系子公司暂不获得澄清,不过子公司高管赵枳程曾公开则表示《四海洛阳》米洛韦区映与剧情无关。

事实上,不仅仅是《四海洛阳》,子公司另一部斥重金1.19亿打造出的武侠剧《帝皇之崇祯》亦是遭大笔减值减值预备,本剧由欢瑞联合上海新文化传媒打造出。子公司曾在2020财务报表来函函回复中直言:“剧《帝皇之崇祯》因政策其原因难以播映,根据退片及播映等概率减值减值2.14亿。”

《白水朝霞》减值应收货款供不应求数额,来源于子方大化工 

屋漏偏逢连夜雨,由子公司执行制片、冯绍峰等执导的《白水朝霞》上周也出现难题,减值供不应求预备超2亿,引致子公司2021年股价下跌3.34亿。钛新闻媒体APP了解到,《白水朝霞》于2017年投资,2018年3月份开机,同年8月份开拍,总成本高达3.97亿,开拍后耗时长达近六年终于2022年4月2日取得发售许可,由于播映环境发生变化等因素影响,本剧实际销售价格与此前报价发生大笔偏差。子公司方面预估《白水朝霞》发售价格约为40万元/集,预计所有渠道售卖总收入仅1.63亿,与成本相差额高达2.33亿。

“限古”态势当前,ST中安相继在武侠剧上“栽跟头”,实在反观审慎重大决策。一位金融行业人士对钛新闻媒体APP直言,相较于现实表现手法的剧作,武侠剧成本相当高,普遍过亿,因此要求影视制作方重大决策前要做全方位的考量。

子公司与阿里合作项剧作涉及的表现手法,来源于子公司财务报表 

中短期来看,欢瑞母公司剧的播映或也反观顺利。前述金融行业人士对钛新闻媒体APP则表示,当前管制武侠剧的态势仍存在,不乏对玄幻武侠剧等表现手法的管制,钛新闻媒体APP注意到,在ST中安与阿里巴巴近6亿的合同中,便不乏古装仙侠剧。

今年5月份全国摄制制作剧备案公示的通知,来源于广电总局 

对于影视作品表现手法的态势,高喜顺对钛新闻媒体APP则表示,现阶段的大态势还是以现实表现手法为主。据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全国摄制制作剧备案”最新数据,今年5月份古代表现手法仅3部、110集,分别占公示总数的7.69%和8.38%,其中,古代武打表现手法2部70集,古代其它表现手法1部40集;而当代表现手法24部、777集,分别占公示总数的61.54%和59.22%。总的来看,今年前5个月,每月古代表现手法剧部数均在3部以下,占比均是个位数,甚至在今年1月份该数值为0。反观ST中安的正在创作的影视作品作,古代表现手法仍不在少数。

子公司创作中的影视作品表现手法类型,来源于子公司财务报表 

对比来看,与ST中安不同,华策影视、慈文传媒(002343.SZ)等影视子公司的重心则在近现代表现手法上,2021年内开机并处于后期制作中的7部剧中,则有5部为近代、当代剧,其中包括谭松韵执导的《向风而行》等;在慈文传媒2022年预计取得发售许可、完成制作或开机剧项目中,5个项目中有4个均为现当代或近代表现手法。ST中安痴迷于武侠剧也与子公司拥有的IP资源多是古代表现手法有关。

曾已连续六年造假,管理层难题重重

除了对影视表现手法把控不当造成子公司大笔损失之外,ST中安管理层在财务把控、信息披露等方面也是难题重重。

“上市五年已连续造假六年”,这是市场对ST中安已连续多年财务造假惊人事实的高度概括。在2017年7月份时,这家声名赫赫的影视大子公司遭证监会立案调查,历经长达两年的调查后,财务造假事实浮出水面。

据ST中安公告,在2013-2016年,子公司全资子子公司欢瑞影视存在提前确认营业收入、推迟减值本息款减值预备、多减值本息款减值预备、调减应付款、调增营业收入等“会计差错”。

其中,在《古剑奇谭》、《微时代之恋》、《少年四大名捕》等多部影视作品中,均涉及提前确认收入、早于剧播映权转让生效时间等不符会计准则等难题。从而引致子公司2013年-2017年的真实业绩与公开披露的业绩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前述调查结果公布之后,子公司时任董事长兼实际控制人陈援及其妻子钟君艳均遭顶格处罚,并遭警告,ST中安也遭顶格处罚60万元,此外赵枳程、张睿、王贤民等子公司高管和董事监事等均遭处罚,并处以高额罚款。

面对种种难题,ST中安也在试图自救。2021年9月份,子公司实际控制人由陈援、钟君艳夫妇变更为赵枳程,子公司董事长也变更为赵枳程。在此次变更中,陈援夫妇通过股权转让先后套现合计10.8亿。

值得一提的是,ST中安从横店影视城起步,彼时名为“三禾影视”,成立于2006年。据公开资料,诞生之初至2011年股改之时,子公司一直由陈援、钟君艳两夫妇100%控股,诞生之初是名副其实的“夫妻店”;从2011年股改后到2016年成功借壳“星美联合”上市期间,据不完全统计,陈援夫妇通过股权出让等合计套现超3亿。

子公司众位高管受罚,来源于子方大化工 

如今管理层发生变化,新董事长及实际控制人赵枳程上任之后,ST中安是否会迎来改变?答案恐反观肯定。资料显示,赵枳程此番新任之前,也是ST中安的高管之一,曾担任子公司总裁兼副董事长,亦在“财务造假案”中遭处罚;现阶段来看,除了董事长职务之外,子公司高管层面暂不出现大变动。

杨紫等顶流歌星相继出走,艺人经纪业务遭受重创

子公司母公司“忠实”艺人的出走,或也映射了对子公司管理层的不看好。去年11月份,即子公司董事长赵枳程新上任后不久,杨紫官宣与ST中安6年合约到期,至此子公司唯一的“顶流”歌星也离去。

杨紫的离开,对子公司的艺人经纪业务或将造成重创。据子公司半财务报表,2021年上半年艺人经纪(艺人一)实现销售收入2039.26万元,占据当期销售收入的33.08%;2020年上半年艺人经纪(艺人一)销售收入1429.71万元,占据当期主营业务的56.42%;由于杨紫是子公司期间最顶流的歌星,业内普遍认为“艺人一”是杨紫。

杨紫官宣与欢瑞合约到期,来源于杨紫微博 

事实上,在杨紫之前,多位签约歌星早已离开。其中不乏杨幂、刘恺威、李易峰、吴刚和刘恺威等头部流量歌星。截至2021年末,子公司母公司仅剩任嘉伦、成毅、李小冉、张予曦、颖儿、侯梦瑶、袁冰妍、张睿、刘学义、何中华等二十余位签约艺人,相较于2020年末40余位签约艺人锐减20人。 

艺人的相继出走,对子公司影响颇大。2021年子公司艺人经纪业务收入仅1.07亿,相较于2018年顶峰期的艺人经纪业务收入2.11亿,几乎减半。不过子公司有关人士此前受访时仍坚称:“子公司其实对单个艺人的依赖程度已经很低了,所以也不会对子公司业绩造成影响。”

整体而言,展望影视作品金融行业未来发展态势等,剧领域仍受看好。简基金首席研究员张竹然对钛新闻媒体APP则表示:“疫情居家隔离期间,追剧成了很多民众日常生活的必备选项之一,剧细分领域现阶段看是规避院线金融行业物理空间的最佳选择,各类互联网电影有着专属自己的IP流量,针对特定人群,未来发展前景会明显更好。”

细分来看,高喜顺对钛新闻媒体APP则表示,华策影视等正在往“网路短剧”方向转型。钛新闻媒体APP了解到,华策影视总裁傅斌星在今年业绩会上公开则表示,子公司“短剧”项目正在进行中,有望今年投产。在2021财务报表中,华策影视也明确则表示,随着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短视频和影视二创的发展,影视作品版权运营逐渐成为子公司业绩增长新亮点。(首发钛新闻媒体,作者|张海霞,编辑|崔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