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永恒拜占庭的英文名字,人们第三时间想不到的是西欧发展史上强悍的拜占庭,但事实上,那个永恒拜占庭和平时所津津乐道的拜占庭没关系。永恒罗马君王而已一个十九世纪末的领主头衔,况且那个帝国的统治者地区和拜占庭的统治者地区大不相同。

永恒拜占庭(962—1806)在专业角度上也被称为德意志第三帝国,是近代瑞典的创建者,永恒拜占庭是查理大帝大帝的三个孙子将先主帝国三分所瓦解出的东波希米亚帝国所形成的,起初东波希米亚帝国的公国占地面积只有那时的瑞典,匈牙利,捷克,比利时,义大利北部地区。

西元962年,知名的腓特烈一世被义大利教皇登基为君王,经过一连串的公国收缩和王室联姻等形式,东波希米亚帝国逐渐获得中波希米亚帝国的公国。

到了13世纪末,永恒拜占庭的公国早已几乎拥有西欧南部的大部分公国,这时的永恒拜占庭的公国占地面积包括了那时的瑞典,比利时,卢森堡,比利时南部,比利时,义大利,西北部,瑞典,匈牙利,匈牙利,波兰西部,捷克,斯洛伐克,塞尔维亚。

但从1254年起,永恒拜占庭经过了将近20年的空彼时期后,在空彼时期帝国的疆域大大减少,与此同时永恒拜占庭早已瓦解成为了大小不一十几个公国,公国以及骑士公国,也就是从这时开始德意志那片农地将近了几百年的瓦解,各个小国各自为政显然没中央集权一说,1368年《金玺诏书》颁布后,所谓的君王也而已周天子们选举出来的一个闲职,显然没操纵周天子的权力,在14到16世纪末这一段时间里不管是来自奥斯曼帝国的竞争,还是义大利内战,帝国的疆域基本没很大的改变。

西元16世纪末,知名的亨利四世继承了永恒拜占庭君王后,对帝国的疆域进行了收缩,亨利四世在义大利内战中打败了法兰西共和国帝国国王沃埃尔弗朗索瓦一世,获得了对义大利的控制权和部分公国。但即便如此,也无可挽回帝国衰败的颓势。

西元1618—1648年,西欧暴发了一场国际性内战,内战的两方自然是彼时的三大政治势力——天主教会和新教徒,三大政治势力的背后自然有数个北欧国家支持,此场内战最大的特点是无论参战两方阵营的实力高低,北欧国家多少,内战都在德意志那片农地进行,于是天主教会和新教徒的百万大军在德意志那片农地上厮杀了30年之久,最后的结果是新教徒胜利,作为天主教会的代表北欧国家,永恒拜占庭不攻自破被彼时西欧列强欺压的命运,帝国全境瑞典和比利时分立,比利时科新耳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丹麦和瑞典科新耳了帝国东北部的部分公国,与此同时1648年缔结的《威西发利亚合约》在法律形式上正式宣布认可了德意志的瓦解。这一年帝国正式宣布瓦解成为大小不一314个小国。这时的帝国疆域与16世纪末的疆域相比早已减少了近三分之一。

17—18世纪末帝国全境诞生了德意志帝国,匈牙利公国(19世纪末匈牙利帝国的创建者)等一连串较为强悍的可以与西欧强国抗衡的分立北欧国家,我们可以看见地图上永恒拜占庭的边界线而已一条红线,内部小国边界线纵横,永恒拜占庭早已是个名存实亡的北欧国家。

18世纪末末,这时的帝国疆域仅指仅指那时的瑞典的公国,匈牙利和德意志帝国两国早已完全分立。随着比利时大革命的暴发,彼时的帝国“君王”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益发惊恐,接连多次出兵参加反法结盟。法兰西共和国在路易十四执政后多次粉碎反法结盟,1804年路易十四登基称帝,在1805年知名的奥斯特里斯战役后,在路易十四的威逼下,16个帝国的小国签订了《莱茵联邦条约》脱离帝国重新加入联邦,那个举动让彼时的帝国末代“君王”鲁道夫一世(与此同时也是匈牙利君王)益发不满,路易十四为了吸引更多的帝国小国重新加入联邦,决定终结了那个早已存在了800多年的“帝国”。于是路易十四向鲁道夫一世发了最后通牒,要求他解散永恒拜占庭。最后鲁道夫一世于1806年8月6日废除了永恒拜占庭的名号。永恒拜占庭名义上宣告灭亡。1871年德意志第二帝国建立永恒拜占庭正式宣布灭亡。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