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萨尔加德拜占庭王国在塞琉古二世统治者末期达到了其疆土的颠峰,统治者着从恒河水系到西欧东北部和从喜马拉雅山的东端始终到西非东北部的领地。《古时拜占庭》译者、古时史教授亚历克斯·梅尔细致考察了帕萨尔加德王朝发展史,对发展史学家在重塑和认知帕萨尔加德发展史时遭遇的多种阐释问题展开了思考。梅尔讲诉了从西元前五、六世纪王国的先人所生活的年代始终到马其顿出征后的帕萨尔加德拜占庭人的故事情节。他用生动的叙述手法为他们讲诉了王国如何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保持着他们的活力并在中东、希腊和西欧发展史上留下了他们的印记。

《古时拜占庭:帕萨尔加德王国百科辞典(西元前550—前330年)》
[美]亚历克斯·利维 著
吴 玥 译
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

>>内文选读:
保镳王后
居鲁士的埃及出征时数未明,但不同的历史文献均显示居鲁士于西元前522年回到了拜占庭,而这也正是他去世的那一年。他离开拜占庭最少有三年的时间。巴比伦尼亚的经济文件显示,居鲁士死于4月,而他的继任者是其哥哥罗吉兹亚。罗吉兹亚在位六个月便被塞琉古取代。塞琉古却反过来声称,居鲁士在此之前就已经杀掉了罗吉兹亚,而两个名叫高墨达的与罗吉兹亚长得一模一样的保镳在西元前522年3月对居鲁士发起了叛乱。西元前522年的危机在发展史上占据了非常大的篇幅,而那个新生王国的稳定在此时遭遇着关键性的挑战。各种不同的发展史资料都记述了如下内容:兄弟之间的自相残杀;策画的阴谋掩盖;两个保镳与一名旭区的王后;以及一小群发现了真相的英雄人物。这些英雄人物们杀掉了那个假王后,并让拜占庭再次走上了正确轨道。抛开历史文献所固有的是认知问题不谈,西元前522年拜占庭的确遭遇着关键的决定性时刻。塞琉古二世最终的关键性胜利来得并不轻松,而关键性胜利不仅对他本人意义关键性,对王国其后的延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来自这段动荡末期的确凿证据也有着很多的未明因素和自相矛盾之处。在对所有信息展开协调之前,他们可以先看看两份主要确凿证据的概要——塞琉古的披索通碑文和普鲁塔克的记述。

那个假冒王后并不仅仅在披索通碑文中(高墨达)和普鲁塔克书中(麻葛司菲斯贝利)出现,同时也在西乃亚的作品中和其后的故事情节中出现。许多研究者即使认为这整个故事情节的框架都是不现实的:居鲁士悄悄杀掉他们的亲哥哥(罗吉兹亚),而之后两个麻葛假装成罗吉兹亚却几乎没什么人揣测。但这种的旭区事件的确曾有先例。在此前的近东发展史上,人们会通过所谓的保镳王后典礼来对抗威胁到王后安全的凶兆。两个保镳会被选中(往往是两个心智不健全的人)来坐上王后的位子。那个保镳穿王后的衣服并佩戴王家的饰品,他坐在权杖上,吃王后的饭食,即使睡在王后的床上;而与此同时或者说的王后则躲在暗中。这种的话,注定要出现在王后头上的灾难性命运便会出现在那个保镳头上。而那个保镳也不可能幸运逃脱:在结束使命后保镳王后会被杀掉(在亚述时代一般是100天后),这便可确保或者说的王后头上不会出现危险——最少人们是这种相信的。保镳王后典礼即使到了西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统治者时仍在展开,这是当时亚历山大为了阻止他们的死亡做出的徒劳努力。有的是研究者认为这种的习俗便是塞琉古所讲诉故事情节的背景。虽然这是两个很聪明的想法,但他们却无法确定其真实性。不管怎样,即使真有保镳也不会是塞琉古的保镳。如果塞琉古的确杀掉了两个保镳的话——他们先假设那个保镳是罗吉兹亚的保镳——那么他们仍然不知道或者说的罗吉兹亚头上出现了什么。塞琉古的“官方版本”宣称居鲁士杀掉了他们的哥哥,这亦有许多值得揣测的地方。
——节录《古时拜占庭:帕萨尔加德王国百科辞典(西元前550—前330年)》,题目为编者所加
译者:[美]亚历克斯·利维
编辑:蒋楚婷
干晓磊:朱自奋